主办单位:
国际刊号:
国内刊号: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在线投稿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120例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分析

   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,是颈椎骨关节炎、增生性颈椎炎、颈神经根综合征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,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。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、骨质增生,或椎间盘脱出、韧带增厚,致使颈椎脊髓、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,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。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,如椎节失稳、松动;髓核突出或脱出;骨刺形成;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,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、脊髓、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,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[1]。颈椎X线、CT和MRI检查发现颈椎钩椎关节增生、椎间孔狭小、椎节不稳、颈椎间盘突出等;椎动脉造影可以见到椎动脉狭窄或者扭曲现象[2]。近年来,我们对120例颈椎病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,现报告如下。

  1 资料与方法

  1.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-2010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的颈椎病患者120例,其中,男65例,女55例;年龄18~75岁,平均年龄51岁。主要症状:颈、肩部疼痛麻木32例,恶心与呕吐25例,瘫痪2例,头痛、眩晕26例,晕厥10例,昏迷3例,心悸12例,心律失常9例。

  1.2 检查方法 x线摄片采用DR X线摄影机。CT扫描采用螺旋CT机,横断扫描,层厚、层距3-5mm,分别摄取骨窗和软组织窗。

  1.3 分析方法 根据文献将本组120例颈椎病分为6型:交感神经型、神经根型、椎动脉型、脊髓型、食管型、混合型进行分析。

  2 结果

  2.1 神经根型颈椎病共4l例,占34.2%。X线表现:颈椎曲度异常8例,椎间隙变窄33例,伴骨质增生22例。CT表现:神经根受压移位41例。

  2.2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例共12例,占10%。X线表现:颈椎旋转,出现双边双突征8例,椎体不稳4例。CT表现:椎体周缘骨质增生,呈不规则花边样12例。

  2.3 脊髓型颈椎病共15例,占12.5%。X线表现:椎体后缘增生8例,关节突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7例,两者兼有2例。CT表现:椎管狭窄6例,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、脊髓受压、变形、移位9例。

  2.4 椎动脉型颈椎病共15例,占12.5% 。X线表现:椎间孔狭小9例,变形4例,横贯矢状径<12 mm 2例。CT表现: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10例,横突孔变小,分隔5例

  2.5 食管型颈椎病共3例,占2.5%。X线表现:项韧带钙化2例,纤维环前缘钙化1例,椎体骨质增生骨坠形成1例。

  2.6 混合型颈椎病共34例,占28.3% 。兼有上述两种和两种以上影像学表现。

  3 讨论

  首先,从颈椎病的解剖和生理角度上来看,颈椎较胸椎和腰椎的活动度要大,活动频率也高。颈椎要进行前屈、后伸、左右侧屈、左右侧转、旋转及各方向的复合运动,而颈椎的支持结构却较胸椎和腰椎薄弱,胸椎有胸廓、背肌支持,腰椎也有腰肌和骨盆等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撑。此外,颈椎椎体后关节等结构也较胸、腰椎弱小,因此在稳定性上也较胸、腰椎差。高活动度和低稳定性这一对矛盾一旦失去协调和平衡,即颈部活动过度或某些因素诱发颈部失稳,都将造成颈椎病的复发。 颈椎病其次,由于颈椎病的许多病理改变与神经、血管等有密切关联,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往往是不可逆的。当病理改变影响到椎间孔、横突孔后,由于这些部位本身的解剖特点(如椎动脉穿过横突孔是其脊椎椎体所没有的),可使临床症状十分明显。因此,局部轻微的一点病理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或加重临床症状,这也是临床上颈椎病易于复发的原因之一[3]。 此外,由于不良姿势、体位、咽喉部的反复炎症、劳累、头颈部扭伤等外界因素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和治疗,或治疗后改善或解除不彻底,也会导致复发[4]。

  颈椎病诊断一般首选x线平片检查,如平片诊断困难则可选用CT检查。CT检查能显示颈椎管横断面,了解椎管狭窄情况,明确椎间盘突出与颈椎受压的程度,区别椎体后缘正中、侧隐窝及椎间孔病变,从而确定中央型、偏侧或外侧型、软性或硬性椎间盘突出。颈曲的变化最早反映脊髓、神经根、血管、交感神经等受损伤或受刺激的程度,应视为维持稳定的各种因素失去正常平衡的结果[5]。本研究结果显示,行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交感神经型颈椎而CT显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15例;表现为脊髓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椎管狭窄、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、脊髓受压、变形、移位的有18例;表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神经根受压、移位12例;食管型颈椎病9例;表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,横突孔变小,分隔的有12例;混合型颈椎病54例。可以看出CT检查对于诊断用x线平片诊断较困难的颈椎病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。

  参考文献

  1 范金鹏,董焕娥,王朝君,等。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研究[J].河北医药,2009,31(10):1350-1351.

  2 周文华。颈椎病的临床和X线诊断分析300例[J].武警医学,2008,18(11):5O.

  3 李景学,孙鼎元主编。骨关节X线诊断学[M].第1版。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7.196.

  4 李果珍主编。临床CT诊断学[M].第5版。北京: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663.

  5 廉宗潋,贺能树主编。影像诊断学基本功[M].第5版。天津: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5.647.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